锡剧大戏考
  

本站共收录人物1101人 收录事件1939条 收录戏考唱词536

小程序
  美韵锡剧小程序

视频号
  美韵锡剧视频号

公众号
  美韵锡剧公众号

计数器
   艺人传记:常锡文戏 · 滩簧胡琴王谈凤笙 (2025-08-04 20:44:52)
    锡剧琴师均由班社聘用,为所有参演人员伴奏,习惯称作“公堂”胡琴,以示与“私房”有别。但是每个班社的主胡,都和挑梁的花旦或小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十分熟悉她们要唱什么的手势和怎么唱的腔路。长期合作,默契配合,在演奏上即能逐步形成风格。
    谈凤笙(1890~?),一作“逢生”,王嘉大自述称“林凤生”,疑是原姓。武进洛阳东谈家头赘婿,改姓谈,他从小跟父亲学习胡琴,父子搭档,曾以坐唱滩簧为生,后来搭班专事操琴。
    自二十年代始,锡剧班社云集上海,其琴师亦分出派别。一是以谈凤笙为代表的“长弓”派,一是以张伯良为代表的“短弓”派,据传,尚有汤士元的“软弓”派。
    1919年进上海,与周甫艺长期合作,是常州滩簧改演大同场戏的第一位琴师,在首演《珍珠塔》时,与扮演方杨氏的王嘉大共同创造了〔反弓老旦调),变主胡1-5弦为4-1弦,开锡剧音乐史上换宫易调之先河。谈凤笙琴技高超,耳音特好,他先于演员出场,习惯临场较弦,只要“昂昂——”两声就较准音,据说这是他的一绝,每每吃个满堂彩。
    谈凤笙自创长弓伴奏技法,与擅唱“连环板”的周甫艺张弛相辅,被同行誉为“胡琴王”,又有“上海第二把胡琴”之称。
    谈凤笙与独擅短弓的著名琴师张伯良各具风格,是形成锡剧主胡两大派别的奠基人。谈凤笙曾改良过锡剧胡琴,将原来的竹筒木杆,改为铜筒铜杆。
    谈凤笙演出时很讲究服饰,冬天备有两件皮袍子,一白一黑,每天轮换;抗日战争前夕,谈凤笙又迁回原籍无锡,原姓已佚,卒年不详。
    张伯良坐镇上海“第一台”,独擅短弓技法,以“点”托“线”,形成“腔在弦上,弦外有音”的风格。他于开场之前,总要表演单弦拉戏,以喝彩声热了场子,故也名震申江。
    谈凤笙、张伯良开创的两派演奏风格,分别得到锡剧琴师的继承与发扬。江苏省锡剧团的老琴师张子范和常州市锡剧团的少壮派琴师姜国大继承了长弓技法。
    张子范基于老法,不换把位,琴风稳健、纯正,曾为《红楼梦》、《红色的种子》、戏曲影片《双珠风》、《庵堂相会》以及唱片《黛玉葬花》担任主胡。
    姜玉大采用换把新法,琴风激越活泼,曾为影片《红楼夜审》、唱片《送花楼会》担任主胡,由他领奏的《珍珠塔· 园会》的簧调加花长过门,气势非凡,令人振奋。
    短弓技法由无锡市锡剧团琴师钱文彬承袭,音质清晰明亮,演奏干脆利索,曾为影片《珍珠塔》、《孟丽君》担任主胡,长期与王彬彬梅兰珍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江苏演艺网   江苏演艺集团锡剧团   无锡锡剧院   江阴锡剧票友协会   兰腔英韵-锡剧王派艺术官方网站   2345网址导航   梨园百年琐记   河南豫剧网   上海淮剧团   扬州扬剧网   福建闽剧网   苏州评弹团   小锡君BLOG   

Copyright © 1999 - 2025 WxOper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3045886号-1  苏公网安备32028102001495 本站已经接入DeepSeek模型 本站符合W3C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