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雅童
个人简介
大事年表
人物关系
讨论+

- 院团:常州市锡剧院
- 老师:
- 学生:
- 类别:演员
吴雅童的戏:先演小生,后以丑角出名。吴雅童1933年学艺,投师高和甫学丑角。高和甫圩塘人,是个参加德安桥对山歌的名歌手。常州山歌和滩簧本有相通之处。1935年,吴雅童师从王嘉大先生学小生戏。王嘉大湖塘人,不仅是锡剧的一代宗师,而且“山歌”、“唱春”、“宣卷”、“道情”样样来得。吴雅童出师后在苏、锡、常、丹阳、宜兴等地搭班演出,为当时小生之一。那时候锡剧还没有完全成型,但这种不成型反而促成了吴雅童的全能。他山歌唱得好,唱山歌助于他的临场发挥,他什么都演过,什么都演得来。他演小生,却也常在台边看小丑演员的表演,慢慢开始演起丑角。在书场里他渐渐演出名了,很多人知道有他这样一个“小滑稽”。
吴雅童声腔上承袭了王嘉大字真、句笃、板正的稳健功法,吸收了锡剧前辈李如祥平易、舒展、含蓄的飘逸风味。又根据自身条件,扩展了音域,起伏更跌宕,顿挫更分明,颇具风雅小生特征。虽然他戏路广,但早先主要还是演小生。直到1961年,他患声带肿瘤,手术后嗓音不及先前,便改演丑行了。
吴雅童是个有心人,又聪明,善思。嗓音条件不算好了,却反而成全了他的表演。“唱煞王彬彬,做煞吴雅童”,说的是吴雅童长于表演。早先他参加一个进修班学习,听得京剧大师盖叫天说,你学一个动作,就是一个动作,学十个动作,也就只是十个动作。吴雅童更加明白表演靠的是心,这个心不仅是在舞台上。舞台下也要懂得思考、借鉴的道理,才能够举一反三,一个动作衍生出十个动作,表演灵活起来。他看见一只敲鼓的小狗电动玩具,从中琢磨出动作;看见提线木偶戏,提炼出一套“托物寓形”的表演手法。
什么戏路宽、功底好、长表演,还不止这些,他不单单是演员,他是艺术家,一个擅于创造的艺术家。六十年代,他以《红楼夜审》中的江梦升一角蜚声艺坛,在声腔上创造了真假声并用,男女声糅合、唱中有说,说唱相连和借助语势以声传情的丑角唱腔。“别具一格的锡丑”、为锡剧填补了袍带丑一行的艺术空缺的荣誉,他当之无愧。
吴雅童不仅能演,还进行戏剧创作。1958年,他创作的现代小戏《错进错出》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剧本》月刊先后发表。后被苏州市滑稽剧团移植上演,上海评弹团改编为中篇评弹,演出效果很好。
相关条目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