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考:吴雅童:七十五载的粉墨人生(2011年)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和锡剧紧紧联系在一起,七十五载的粉墨春秋,七十五载的辛勤耕耘,铸就了一段传奇的艺术人生。他——就是锡剧界耆宿、艺坛常青树、常州市锡剧团的创始人之一吴雅童先生。2011年,吴老迎来了他从艺75周年的纪念日,一场常州市青年锡剧团建团20周年的专场演出,则是为他祝贺的最好礼物。
1919年出生的吴雅童从艺75年,在锡剧舞台上创造了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角色200多个,先后获过多项大奖。在1957年的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吴雅童饰演《红楼镜》中的书生周凤祥,获得演员一等奖,1958年,《红楼镜》剧组应邀晋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常州锡剧史上唯一的一次,但提起这些成绩,吴老却很谦虚:“我什么角色都演,老生、小生,除了花旦不演,老旦我也演,所以人家叫我百搭,今天看看好像也是平常。我其实心里还是觉得有愧。谢谢大家。”
《信陵公子》、《红楼镜》、《双珠凤》、《红楼夜审》选段,昨天,当吴老看着青年锡剧团演员重新演绎自己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片段,也不禁连声叫好:“里面的青年演员都成长了,花旦也好、小生也好,手脚都有一定的规律。常州锡剧团有希望,可以走向前去。希望剧团赶紧排戏、排大戏,闯出去。”
92岁的吴雅童仍然每天练功、健身和读报,群众锡剧团体的邀请他逢请必到,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宝刀不老的他现场演唱了几句《珍珠塔》选段,一开口便赢得满堂喝彩。
喝彩中的,有一位是吴老的忘年交,今年已经70岁的朱岳兆,从13岁开始,他就被吴老迷人的唱腔吸引住了,目前定居苏州的他,吴老的每场演出都必定赶回常州观看:“我是从1954年开始看他的信陵公子,和他的友谊从那时到现在,那时吴老30几岁,他也很喜欢我,我也挺崇拜他。他每一个唱腔都不一样,同样一个黄调,同样一个大罗调,他演方卿的时候这样唱,演梁山伯那样唱,唱腔根据每个角色来的,不像人家千篇一律。”
小生的飘逸潇洒,丑角的酸甜苦辣,吴老的身段,唱腔,也是青年演员争相学习的对象,青年演员许君峰:“祝吴老身体健康,永葆青春魅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多教点他身上的东西给我们。锡剧中有句俗话说,唱向王彬彬,做学吴老头?吴老的东西特别潇洒、特别漂亮,我想学吴老身上的潇洒,他的身段,形体,包括他唱的吴派的特色。”
86岁的沈佩华、84岁的姚澄、84岁的王兰英、63岁的倪同芳,四位神秘嘉宾专程赶来为吴雅童“祝寿”,这也是江苏5位锡剧艺术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首次站上了同一个舞台。沈佩华:“我和吴雅童搭档好几年,我们在上海,他小生,我花旦,吴老师演出,都是按照人物来演的,我和他一起演,都学到不少东西,我们在一起演血滴子,他演年羹尧,我演吕四娘,我们演到106部,所以我祝他长寿,祝他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在他一百岁,我还要来。”
在五位锡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倪同芳是最年轻的一位:“作为我最年轻的传承人,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我应该把这个沉甸甸的胆子,再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就像我们团长说的,中国有江南,江南听锡剧。”
同样深受吴老影响的还有吴老的爱子,吴小童先生,说起父亲,吴小童口中满是崇拜:“从我不会演戏的时候,就有一定影响在里头,后来学会了演戏了,我就等于过电影一样,回忆起来,我受父亲影响很深。今后尽我的能力,把我自己学到的东西再传到下一代,让他们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