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大戏考
  

本站共收录人物1005人 收录事件1709条 收录戏考唱词359












计数器

   人物:包文奎

个人简介
大事年表
人物关系
讨论+

包文奎,原名包文锦,1922年生于江阴县桐歧镇马家村。幼年家境贫困,9岁随父到上海打短工,“一.二八”战争爆发,回乡避难,11岁从返上海。自幼爱滩簧,常偷偷到附近茶馆店去看白戏。15岁,出5元钱,拜锡剧名家陈阿九为师,初学花旦,后改老旦。不顾父亲的反对他学戏,他都天天跑十里路外开始了他的锡剧之路。3年满师,入陈梅森戏班唱戏,日唱《蜜蜂记》,夜唱《药茶记》,陈梅森见他嗓子好,动员他改唱小生。19岁在苏州,一次偶尔的机会,无人唱小生,他就向老前辈借了三件習子,日唱《唐伯虎》,夜唱《女太子》。从此唱起了小生。

    1950年,包文奎徐玉珍、冯国良先后加入友联锡剧团(武进县锡剧团前身),从此他们三人就成为剧团的三庭柱。那时剧团配合中心运动盛演现代戏,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现代戏《扑灭邻火》,参加苏南戏曲会演,与徐玉珍,冯国良一起,荣获演员一等奖。

    1952年7月苏南行暑和苏南文联在苏州举办了有15个剧团参加的集训班,系统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贯彻改人、改制、改戏的三改方针。包文奎徐玉珍、冯国良等参加了学习后,将所有的私人资产(个人行头)折价交公,成为集体所有。  

    1954年4月,江苏省举行全省专业剧团戏曲会演,选拔同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的剧目和演员包文奎沈佩华搭档的《庵堂相会》,徐玉珍主演的《调犯》,冯国良、周小侬王兰英合演的《打面缸》,均获得好评。省会演结束后,包文奎徐玉珍被选为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的江苏省代表,留宁集训。当年国庆前夕,华东戏曲观摩演出隆重开幕,徐玉珍包文奎赴上海参加演出。

    继华东戏曲观摩后,1956年在苏州地区会演,她演《李翠英打花轿》,荣获演员一等奖。同年4月,包文奎和副团长陈英英经县文化科副科长潘维新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武进县锡剧团团长。

1958年,大跃进的浪潮席卷全国,锡剧团编剧任子龙,根据本县芙蓉公社徐白塘挖河泥积肥之事,副队长奚巧秀与队长之间的一场劳动竞赛为素材,创作了八场现代戏《芙蓉花开》。该剧先后参加镇江地区会演和1958年11月的江苏省戏曲会演。由徐天云导演,包文奎徐玉珍丁甲飞主演。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剧本、演员都获得奖励,成为该团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关条目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江苏演艺网   江苏演艺集团锡剧团   百度锡剧吧   无锡锡剧院   江阴锡剧票友协会   兰腔英韵-锡剧王派艺术官方网站   百度周东亮吧   2345网址导航   梨园百年琐记   河南豫剧网   上海淮剧团   扬州扬剧网   福建闽剧网   宜兴市锡剧团   百度锡剧吧   苏州评弹团   小锡君BLOG   

Copyright © 1999 - 2025 WxOper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3045886号-1  苏公网安备32028102001495  本站符合W3C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