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财神中的财神取自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赵公明。古代,百姓把美好希望寄托于神灵,逢年过节想讨个吉利,盼望财神光顾,跳财神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跳财神”有滩簧戏班子在演出前或演出后的加演节目,气氛十分喜庆。庆典活动中也经常邀请滩簧艺人演出“跳财神”。春节、元宵等节日期间有滩簧戏班子,串村走巷,上门表演,以示恭喜发财。
跳财神者顺应百姓的心理,随锣鼓节奏,从屋外跳到屋内,从厅堂跳到厢房,从街心跳到店堂,从柜台前跳到帐桌旁,分别表演招财、兜财、送财的动作,以讨主人家的欢喜,获得赏钱或糕点等物。
“跳财神”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叫“小锣财神”,一种叫“大锣财神”。表演财神的艺人头戴金脸子、金达登,身着红蟒、绿裤子,脚穿黑朝靴,手捧“金元宝”。表演与“跳加官”不同的是:“跳加官”只跳不说,“跳财神”又说又跳又舞,念词有“眼望出山宝殿,家有黄金美酒,先献金丹一粒,后献王母蟠桃,彭祖八百寿高,丰年长生不老”等吉利话。
跳财神者为主角,基本动作为手足并用。手部许多动作有其特定的含意。招手示招财;托举示招到财宝亮于面前;扛肩示财宝多而重;推举示送出财宝;按掌示元宝置于钱柜银箱。舞拂尘示指令方向。脚上功夫有:高跳步表兴高采烈;蹉步表扛宝进门;弓箭步表进宝方位;摆腿左右摇臀为逗乐,指腿称为翘脚财神。此外,还有“抖肩捧腹”、“捧宝转身”、“提襟藏宝”等动作。
“跳财神”时,前台主人在台下等候,调完时,“财神”将“金元宝”扔给主人,主人将预先准备好的赏钱扔给“财神”,“跳财神”节目就此结束。
滩簧的“跳财神”的表演形式与“跳加官”可谓是孪生兄弟,起始于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常武地区十分流行,进入21世纪,调财神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新的发展,深受观众喜爱。“跳财神”表演诙谐有趣,轻松活泼,在常武地区广为流传。
“跳财神”有滩簧戏班子在演出前或演出后的加演节目,气氛十分喜庆。庆典活动中也经常邀请滩簧艺人演出“跳财神”。春节、元宵等节日期间有滩簧戏班子,串村走巷,上门表演,以示恭喜发财。
跳财神者顺应百姓的心理,随锣鼓节奏,从屋外跳到屋内,从厅堂跳到厢房,从街心跳到店堂,从柜台前跳到帐桌旁,分别表演招财、兜财、送财的动作,以讨主人家的欢喜,获得赏钱或糕点等物。
“跳财神”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叫“小锣财神”,一种叫“大锣财神”。表演财神的艺人头戴金脸子、金达登,身着红蟒、绿裤子,脚穿黑朝靴,手捧“金元宝”。表演与“跳加官”不同的是:“跳加官”只跳不说,“跳财神”又说又跳又舞,念词有“眼望出山宝殿,家有黄金美酒,先献金丹一粒,后献王母蟠桃,彭祖八百寿高,丰年长生不老”等吉利话。
跳财神者为主角,基本动作为手足并用。手部许多动作有其特定的含意。招手示招财;托举示招到财宝亮于面前;扛肩示财宝多而重;推举示送出财宝;按掌示元宝置于钱柜银箱。舞拂尘示指令方向。脚上功夫有:高跳步表兴高采烈;蹉步表扛宝进门;弓箭步表进宝方位;摆腿左右摇臀为逗乐,指腿称为翘脚财神。此外,还有“抖肩捧腹”、“捧宝转身”、“提襟藏宝”等动作。
“跳财神”时,前台主人在台下等候,调完时,“财神”将“金元宝”扔给主人,主人将预先准备好的赏钱扔给“财神”,“跳财神”节目就此结束。
滩簧的“跳财神”的表演形式与“跳加官”可谓是孪生兄弟,起始于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常武地区十分流行,进入21世纪,调财神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新的发展,深受观众喜爱。“跳财神”表演诙谐有趣,轻松活泼,在常武地区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