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韵——锡剧讨论组


[首页
周甫艺的悲惨人生[868]
康岩1980  2021-09-08 20:44:18

骑马拍大腿,
饮酒喝空杯,
一世风流饭,
临死睏草堆。
——旧时艺人悲惨写照
    著名锡剧滩簧老艺人黄云泉曾说:“常州帮不能忘记周甫艺,无锡帮不能忘记袁仁仪。”解放前的无锡文戏技艺研究会会长王培根老艺人说:“周甫艺是我伲锡剧大王,可以比作京剧老生马连良、小生叶盛兰,旦角中的梅兰芳。”可见周甫艺在锡剧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之大。

    周甫艺到底是何许人也?他是解放前著名常帮滩簧艺人之一,是武进县庙桥乡赵巷里人。生于1893年,从小失去父亲,家有六分田,兄弟二人,排行第二,小名叫小和尚。小时天资聪明,只念一年不到的书,人们叫他“小滑头”。他哥周甫生,平时爱唱道情,为生活所迫,经常外出唱春,周甫艺自小受兄影响,能说爱唱。十几岁时经人介绍到常州一家爆仗店做学徒。21岁时(1914年正月二十三日)跟湖塘镇王野鸡村著名常帮滩簧艺人王嘉大学戏,时王年29岁,学了不到一个月就能搭唱,头一个戏学的是《扎灯》,唱得很好,以后他就成为一角,正式搭唱。是年4月,随王嘉大回家种田,劳动之余,他抄了30多个赋子。八月份,他们又出来唱戏,这时,他已学会了6个戏。他们一连唱了40多天,6个戏当然不够用,王嘉大白天教,周甫艺晚上就唱,第二天,王就完全放手了。一年以后,观众就爱听他的戏了。周甫艺年轻、漂亮,戏唱得好,深得观众好评。

    三年满师后,他和王金麟搭档到西乡去演出。这时,他染上了恶习,赌钱、引诱女人,在乡下呆不住,便带了徒弟周小卿一路卖唱来到了上海。起初他们在巷子里清唱,一天可以挣三四元钱,以维持衣食。后来,遇到了卞和尚、辛金太、汤松麟、孙玉翠、刘顺生、王大狗等一帮同乡艺人,被救火会的同乡王阿昌、邱之伟介绍进小世界演出。1919年,小世界老板叫周甫艺到乡下把王嘉大请到上海,于是他们师徒又在一起。盛率会在小世界唱了不久,便由李四爷介绍进先施公司。从此他带了班子。班子不大,开头只有七八个人,每月248元。当时在先施公司唱戏的除了常滩以外,尚有苏滩、宁滩、戏法,大家在一起,就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但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是周甫艺的滩簧班子。

    周甫艺除了在先施唱之外,外面还挂牌唱堂会。经常去唱堂会的地方有:新新、百仁兴、外兴楼、大宏运大宏楼、大富贵等处。每天有四五个堂会,往往互相碰头,有时实在来不及,只要他在台上向观众赔个礼,说明另有堂会,观众也不见怪,因为不管什么戏,只要挂上周甫艺的牌子,就包管满座。所以他不去唱,老板也愿意挂他的牌。

    在演出中,只要周甫艺一上场,喧哗的场面一下子都会鸦雀无声。周甫艺咬字清楚,四声准,他的喉咙不太好,但他很会用,他的板口很准确,扮相优美潇洒风雅,18个对子戏都能唱得很好。周甫艺一直演小生,擅演《珍珠塔》中方卿、《双珠凤》中文必正、《三笑》中唐伯虎等戏,最拿手的小生角色是演方卿。他很能抓住观众的心理,如演到方卿悲苦之时,他自己并没有流眼泪,而观众却个个唏嘘流涕,不可抑止了。只要他一上台,台上台下连掉脱根针都能听得见,所有观众的心都被他吸引住了不光是锡滩艺人佩服他,就是其他滩簧的艺人,也很佩服他,一些人经常观摩周甫艺的戏。如申滩老艺人施竹亭,只要周甫艺的戏,他几乎每场必到。身旁一把水烟筒,一壶茶,周甫艺一出场,施竹亭就目不转睛看着台上,一招一式仔细观摩。周甫艺一下场,他就呼噜呼噜地吸水烟、吃茶,再也不朝台上看。施竹亭和周甫艺很要好。

    周甫艺的班子不大,两个衣箱,主要成员都是他的徒弟和好友。如周小卿、徐三大、吴林美(女)张笑虹、汤国政、施福生、汤金媛(胡琴)、李如祥、陈玉良、唐阿桂、丁汉臣、张西雅(女)周甫艺对艺术的态度很是严肃认真,推板(小编注:就是比较低级的东西)的东西不愿拿出去。他也会拉胡琴。他教徒弟首先是学敲板,后学唱。教学生敲板,敲不好,敲不对,他就一面唱,一面拿着学生的手敲。徒弟如果在台上唱错了或者脱了板,他当时就骂,有时还用扇子打,王嘉大曾劝他不要在台上骂徒弟,这使人下不了台。周甫艺说他们越难过,才能记得牢。他的大徒弟周小卿已成红角,有次唱脱了板,周甫艺当时就两眼一瞪:“你是吃什么饭的。”由于严格要求,他的学生唱得都是有板有眼的。

    周甫艺为人耿直、坦爽、讲义气,乐意帮助别人,善交际,爱面子。他的眼睛有点斜,人称“瞎甫艺”。他是红角,在上海常滩他赚的钱最多。但他和别人不同,有的艺人赚的钱买房买地,而他却化得干干净净。一部分钱装了他老婆的药罐子;一部分钱,为救济锡剧艺人花了。因此,他经常借印子钱(高利贷),他的琴师汤金媛,就是靠放给周甫艺印子钱发财的。

    周甫艺进先施公司以后,唱了8年一直没有出来过。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他的堂会很多,在先施公司门口,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常州古曲,周甫艺黄云泉专接喜庆堂会,十六元四角(连车费在内)”。在先施公司他为老板挣了不少钱。先施公司的经理曾经对他说,如果你以后不能唱了,就放你的唱片,放一次给你十五元大洋。但是当他的徒弟李如祥徐林美红起来以后,老板有了新的赚钱工具,便对周甫艺“人老珠黄”生厌,抓着他在外面多方面挂牌,借口“影响生意”,把他推了出去。这对周甫艺是很大的精神刺激,因为先施公司影响最大,先施不要他了,等于告诉别人,周甫艺不行了。使他到处站不住脚,从此神经有点失常。

    1932年春,周甫艺在上海站不住脚与师弟李春华等组成了一班人到了无锡第一台。因为精神错乱在台上往往这个角色唱到那个角色上去,当别人提醒他时:“周先生,你唱错了”,他才恍然大悟:“啊!唱错了!”连忙改过来,但唱不久,又唱错了。那时生意不大好,老板不想要他,他主动提出要他干女儿周翠珍(在上海的红角)来支持第一台,岂知翠珍不愿意来,老板便发脾气,打他三记耳光,骂他骗钱使,他是个很倔强的人,那能受这种闲气,便加重了他的疯癫病。

    周甫艺的疯癫病还由于同行和徒弟的妒忌。当他从先施出来到百仁兴,遇到学生徐林美,徐不让他挂牌,还打了他一记耳光。在无锡中东戏院,这时孙玉翠在排《狸猫换太子》他在上海与孙闹过意见,孙故意要他演陈琳,他老生不来事,再加上有精神病,老板要辞退他。不得已到天顺戏院客串《送花楼会》老板给了他二元钱,不要他上台。过去人家象请神仙一样的请他去,现在却象叫花子不受人欢迎。同年,周甫艺带着生病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再回上海,与干女儿翠珍在一起。那时,周甫艺的名字在上海已不吃香了,他与干女儿翠珍东去搭班西去唱,衣食都成问题。

    上海“一·二八”抗日战争前夕,周甫艺雇船把仅有的衣箱和一些家具运回常州老家,途中被国民党封江部队连船尽数掳去,衣箱投入河中,说是“为了抗日”。周甫艺一家靠卖唱回到了常州,初起在茶馆里唱,生意还算可以。不多日,一个流氓到周甫艺住的客店,说是祝他生意兴隆,要周甫艺请五桌酒席,周未答应。次日,周甫艺在火车站茶馆里唱《珍珠塔》中“后见姑”一场戏,当时观众很多,没唱几句,就有一个流氓把茶壶扔上去,随后十几个人一下拥上台去,把周甫艺打下台来。周甫艺于是一病几天,精神上屡遭摧残,使他神经病有所加重。一次在无锡东门唱《珍珠塔》中“跌雪”一折时,他把强盗手中的大刀夺过来,并追杀强盗,观众看了目瞪口呆,有的捧腹大笑。

    周甫艺在戏院唱不下去了,就到茶馆,再不就到街上卖唱。但他已经不能唱了,听众寥寥,还喝倒彩。衣食无着,贫病交迫。致使神经完全失常,把仅有的一些道具,放在黄包车上拉着满街跑,半夜里敲老板的门要演戏。疯疯颠颠流浪街头。

    1932年秋,周甫艺被哥哥周甫生送进了武进芦家巷周毗桥城隍庙里,用铁链锁在殿柱上,让菩萨来治他的疯病。不久就不成人样了,身上一丝不挂,坐在草堆上,嘴里不时地自言自语。当同行们去看望他时,他还说:“先施公司让我演戏了,你们不要愁没饭吃。我有得吃,你们也有得吃。”由于在城隍庙看不好疯病,且一天要好几角钱。不得已,周甫生把他接到庙桥家里,锁在一间空房里,给他的被子、衣服,都被他撕得粉碎,二三个月后,他就离开了人间。终年39岁。死时,光着身子,斜倒在草堆上。

    周甫艺辛酸的一生,是旧社会艺人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真可谓:骑马拍大腿,饮酒喝空杯,一世风流饭,临死睏草堆。


回复贴子:

标题:
内容:
用户:
密码:
              














CopyRight 2003-2021 锡剧大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