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考:怀瑾握瑜艳菊坛——锡剧花旦蔡瑜的艺术追求
江南太湖山辉川媚、山柔水软,历来是出俊彦名媛、才子佳人的地方,同样也是出戏剧名家的所在。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度享有“华东三大剧种”盛誉之锡剧的诞生地,可谓名角辈出,领一方之风骚。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王彬彬、梅兰珍等算作第一代锡剧名家,那么薪火相传到蔡瑜这一代,应是第四代啦。其实按辈份论,蔡瑜是梅兰珍嫡传弟子谢志英的高足,是锡剧最负盛名的旦角“梅派”的第三代,但在无锡锡剧院以年龄和资历计,蔡瑜仍只能“屈居”第四代。我说,第四代又怎样?蔡瑜可是第四代中的第一旦角呢,年轻俊美、活力迸发,已经有了丰富的舞台实践和不俗艺术造诣,在剧院排演的每个剧目基本都担任了女一号或女二号的角色,比如她扮演过《珍珠塔》中的陈彩娥、《双珠凤》中的的霍定金、《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玉蜻蜓》中的智贞……皆以端庄清丽、风姿绰约的外形和情韵饱满的内在而受到好评,又比如,在无锡锡剧院最近参演于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而荣获优秀剧目奖的《二泉映月 随心曲》中,她更以饰演青年阿炳恋人秦月一角而获得了专家的赞誉和观众的认可。
《二泉映月 随心曲》形象生动演绎了瞎子阿炳“随心”演奏出旷世名曲《二泉映月》的人生苦旅和心路历程,戏当然以“生角”阿炳为主,但剧中设置的“旦角”秦月也起到了处心积虑、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出生宿命、道门清规都是阿炳心的囚牢;一段凄美婉约的爱情虽然是他一度润心的甘泉,但最终仍是他不得不吞咽的苦酒。甘苦寸心知,我们基本可以认定,“随心曲”之“随心”,是情和境的交融和升华。境者何?世道人生以及道门的不平和坎坷;情者何?师徒父子母子天伦之情,更是男女相恋相悦相知之情!所以作为阿炳恋人的秦月在剧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我们可以这么说:“随心一曲为伊奏,高山流水知音酬”。
秦月出场是与青年阿炳在二泉亭的相会。蔡瑜一出场就把豪门小姐兼女中学生的形象逼真端到了观众的面前,——气质是清新典雅的,但生性是青春活泼的,绵绵细雨中打着一柄绸伞,唱的是梅派甜糯圆润、细腻婉转的声腔,如蝴蝶般欢腾舞蹈,——或翘首而望,或驻足而思,或临水而照,雨丝中悠悠转动雨伞,结合踮步、移步和圆场,融入轻盈优美的身段……此时我们感觉,蔡瑜饰演的秦月好美好纯,毫无半点矫揉造作之态,若二泉一般的纯洁灵动。这其实是蔡瑜本性的自然流露,台下生活中的她就是这般纯净美丽,不加修饰就是个既具高雅气质又不失灵动个性的江南女子。秦月天真无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拜一个道门子弟为师学琴、进而爱上了这个社会底层的小道士,得有多大的勇气!此时的蔡瑜不仅形体身段如沐爱河般欢愉、双眸水灵顾盼亦含情脉脉,诚如唱词“细雨绵绵情绵绵”,绵绵深情荡漾在她的身心,不仅让剧中的阿炳生爱生怜,也让台下的观众生爱生怜。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台上虚构的人物完全吻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把观众一步一步引入悲欢离合的剧情中去。阿炳的宿命其实也是秦月的宿命,一个是秦家寡妇的私生子,一个是秦氏门楣的大小姐,一个是“低贱”的小道士,一个是高贵的名门女,他们的爱情注定是镜花水月,但蔡瑜饰演的秦月不惧门第落差,不忌道俗分野,只为了追求纯洁的爱情,敢与一切不公平不人道叫板。在接着秦氏墓园的一场戏中,我们可以看到秦月不顾阿炳再三顾虑后决然断绝二人间的情谊,信誓旦旦为爱发出的宣言:“只要两情迷琴韵,纵然万劫也甘心”,此时的蔡瑜,一反原先含情脉脉的姿态,表现出了一往无前的决然。诚如蔡瑜自己感悟的那样,“我以前演戏最大的毛病就是温柔有余而爆发力不足,通过这个角色的创作与演绎让我打破了原来的演出习惯”。于是观众被打动了,阿炳也被深深撼动了,阿炳痛苦万状,只能以他特有的表达方式——拉琴来倾诉心中的块垒。此时阿炳的“随心曲”真正因心中的所爱和无奈而起。我们可以这样说,若无蔡瑜饰演的秦月发自内心的“推波助澜”,“随心曲”就达不到“随心”的火候,就会让人觉得《二泉映月》这一首世界名曲难以达到千回百转、震撼人心的作用。因此我说,蔡瑜饰演的年轻时的秦月是非常成功的。
年轻秦月一角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蔡瑜饰演过众多古装戏和现代戏旦角积累而生发的必然。蔡瑜出生在无锡梅村。梅村是三千余年前泰伯奔吴、肇始勾吴古国、开创吴文化的吉祥地。蔡瑜从小就熏染了吴文化温良恭俭让的风尚,性格温婉内敛,心态淡泊平和。她有着出众的外形条件和内在修养,不施脂粉就是个青衣和花旦的行藏,从艺校锡剧班毕业走上舞台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艺术历练了,在老师和前辈们的提携下,经过一出一出戏的舞台实践,正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走向成熟。笔者曾观赏过她由《醉归》、《认母》、《过关》和《秋江》四折组成的专场,她饰演的花魁女、智贞、孟姜女和陈妙常恰到好处全面展示了其艺术才华,——或痴情婉约、或郁积喷涌、或沉情哀怨、或俏皮多情;有以蕴藉胜、有以激情胜、有以唱功胜,有以身段胜,总之,四个折子一台戏,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我们为锡剧界后继有人而欣慰。蔡瑜为人随和,从不端架子,在团里与同事相处融洽,对于领导安排的任务问题乐意去完成,也总是乐意接受分配的每一个角色,用心去体验角色、塑造人物。在她心目中角色无大小,演艺有高下,所以即使偶尔她被外借到滑稽戏中担演重要角色,也必演得分外投入到位,受到内行首肯和观众们的喜爱。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演水准,她还安排业余时间,向声乐专家学习讨教、潜心进修,让锡剧融入民族唱法的元素,令音色更趋华采,更具“梅派”的气韵。笔者有一阵子没有聆听她的唱腔,偶尔一听,——尤其欣赏了她在《二泉映月 随心曲》中的唱腔,不禁为她的进步和成熟叫好。蔡瑜的表演在变,唱腔更在变,由生变熟,再由熟变生,变到生时是熟时。她演唱的“梅派”更注重醇厚细腻,善于运用装饰音,为刻画人物的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显出了功力。
蔡瑜是位能让人留下印象的年轻演员,凡看过她演出的专家及普通观众都会记住她饰演的人物,以至于许多年过去了,只要再次观赏她的演出,专家和观众都会将记忆中她饰演过的角色像过电影似的细细回味。比方说,七八年前她在《江南雨》中饰演过阿凡一角,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那青春靓丽的外形,细致入微的表演和咏唱,一下抓住了观众,有位女专家念念不忘这一角色,及至这一回她再度以《二泉映月 随心曲》青年秦月一角亮相于上海国际艺术节,那位女专家看过以后热情与她拥抱,祝贺她成功,期待她塑更多更青春靓丽而又耐人寻味的角色。在那次白玉兰表演奖的评奖中,蔡瑜获得了提名奖。其实这些年蔡瑜获得的奖项已经相当可观了,有全国戏曲红梅金花奖、有江苏省优秀表演奖、江苏省戏曲红梅奖铜奖等。蔡瑜很珍视这些用心血换来的奖杯,但她更看重观众们的口碑,希望自己钟爱的锡剧艺术能博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尤其希望青年朋友们对锡剧这一地方传统的戏曲艺术认可,使锡剧艺术不至于在她这一代出现“断层”——从艺者和赏艺者的“断层”,后者的“断层”也许是更“致命”的。为此她参加了许多锡剧票友的活动,担任过锡剧演唱比赛的评委,却很遗憾地发现,业余锡剧迷们的活动虽然红火,但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票友了,因此在剧院的支持下,她热情投入了培养下一代锡剧苗子的活动中去。将心比心,她自己就是在老一辈锡剧名家关心下与锡剧结下不解之缘的,如今她已届不惑之年,已经小有成就,理当承担起承上启下的职责,于是只要有机会、有空隙,她就会奔波于锡城的中小学校园,一招一式辅导青少年学生亲近锡剧、沉浸锡剧。在她和同行们的辅导培养下,无锡几所学校的选手参加省少儿戏曲表演大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于自己耗费那么多心血推广振兴锡剧艺术,蔡瑜无怨无悔;当然,在无锡锡剧院内,蔡瑜也经常帮助比自己年轻的演员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在他(她)们中间,蔡瑜是位可亲可爱的大姐。如今锡剧在无锡城乡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蔡瑜和她的同行们功不可没。
我是看着蔡瑜沐浴艺术清泉成长发展的。原先的印象,她是个文文静静的小女孩,平时话语不多,见人只是莞尔一笑,最多点个头打声招呼,秀形秀气的、细声细语的,清俊而具灵气,是块演员的料,但总感到好像缺少点什么,是那种豪爽和洒脱,那种大开大阖、大起大落驾驭舞台的“霸气”。忖度蔡瑜若修炼不得这样的“霸气”是多么的遗憾。我们耐心地守候着、守候着……好个小蔡瑜,果然不负众望,舞台“霸气”渐渐而生,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间,唱腔念白时,感情敛放中,有了那么点份儿了。她饰演《江南雨》之阿凡和滑稽戏《祝枝山选女婿》之祝雅琴等角色时,都发挥得相当出色。自然,这次她饰演的秦月也具有了“舍我其谁”的风采。
锡剧艺术是江南的一大艺术瑰宝,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名家翘楚,蔡瑜正循着前辈的足迹,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从“小”演员向“大”演员蜕变,在人品和艺品均力求怀瑾握瑜、以臻完美,为“江南一枝梅”锡剧点缀一派明艳。